每每提到"宜蘭傳藝中心" , 一定會有很多朋友都說"唉呦!!我去過了拉"
可不可以推薦點其他景點!!!
但 ~ 去過真的玩透了嗎?? 哈哈
其實傳藝中心我這次是第三次造訪 , 每每都帶給我滿滿的收穫!!
今天要從"人文歷史"角度介紹大家較少發覺傳藝中心的另一面
跟我一起走一趟 , 見證這充滿"意涵"的傳統建築之美吧!!
節錄網路上網友分享的一段話 , 個人覺得寫得相當好
古宅之美~
美在古人極富智慧的美學素養,
也美在傳統老師傅所流傳下來的好手藝,
同時
也美在那些斑駁的歲月...
要分享的第一個景點是 : 廣孝堂 http://n3c.myweb.hinet.net/3/3-2.htm (網路詳細資料來源)
與台北林安泰古厝一樣 , 是台灣古建築移地重建之例.
原為鄭氏家廟 , 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命運
經由地方人士以及宜蘭縣政府的協助下 , 將該房舍由原址移建過來 , 並保留原有木構建
完整的將古厝保存下來 , 才得以讓大眾好好欣賞這廣式建築之美
古厝中有相當詳細的看板 , 簡單的介紹建築各細件的特色
建議大家可以配合園區安排的定時導覽 , 會更有收穫喔
導覽老師會用活潑且生活化的方式傳達古厝每個角落所代表的意涵 , 我很愛中國人這種含蓄的文化
中國人很不善"直接"表達 , 卻會將一切對上天/父母/兄弟/夫妻/子孫..間的感激與期望暗藏在生活周遭
來看看我最喜歡這古厝的地方吧!!!
沒看錯 , 我最喜歡這古厝的"地舖"
當然會有人問 , 地舖有啥稀奇 , 磚紅色的...多一般般阿
可我愛的是 , 老祖宗的智慧 , 我愛他們背後象徵的意義以及前人的期許
下面這張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, 大堂中間的地舖是呈現菱形狀排列
看得出來像什麼字嗎?? 是不是很像 " 人 " "丁"呢!!!
是的 , 他代表著希望家庭內可以人丁興旺 , 所以大堂的地板上鋪著菱形的地舖!!!
兩側卓以方形地舖 , 代表著希望家內的每個人都能方方正正
在門口外廊地舖則是呈現六角形 , 取形狀像"龜甲" ,代表長壽之涵意
老祖宗是不是很有智慧呢
再來看到的就是廣孝堂常被介紹的一個特色
門楣上有精緻的門印,刻有『詩』、『禮』二字,蘊含詩禮傳家的深遠意義
木雕桌椅及樑柱真的都很精緻 , 非常有味道喔!!
定時導覽的第二個景點來到了 : 黃舉人宅
導覽義工有說到 , 這位黃舉人其實從小家境清寒 , 靠兄嫂幫忙長大
自己半工半讀考上舉人
該建築建於清光緒3年 , 保存得相當完好 , 彷彿過往130年的時間在此凝結
外牆窗戶柱數均為奇數 (聽說陽宅是奇) 並兼具防盜及通風功能
看傳統建築一定要好好看一下門面上的圖形 , 真的每個圖形都有他代表的意義
書香世家門面上一定都是忠孝節義/尊君孝長 ,當然也不免俗的一些吉祥圖騰
說說比較特別的地方 , 大家有看到下面"文魁"兩字有啥特別之處
有沒有看到魁字少了一撇 , 聽說就是少了這一撇就不是"鬼"字 , 自然好兄弟也不會到該宅拜訪囉!!
是不是很有趣呢!!
這間黃舉人宅 , 更是傳統閩式四合院的結構
東廂房西廂房 , 大房住東邊 , 二房住西邊
所以閩南話的妯娌 ,發音就同"東西仔"...就是這麼來的
老房子裡處處都有老祖宗的智慧 , 坐南朝北冬暖夏涼
廚房建在西邊 , 東西受日曬時間就不會這麼長 , 較容易保存食物...等
漂亮的廳堂 , 主要是因為黃舉人光耀門楣
遵古禮打造成華麗官服樣
縱使經歲月而斑駁 , 依稀可見當年風光的模樣
最後一站來到了文昌祠
這間文昌祠可是大有來頭 , 是全台第一間由"官方"斥資興建的廟宇
聽說想要考取公職的考生 , 來此虔誠祈拜更容易考上公職喔
在大門及祠內蠻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上面有著「八卦鏡、剪刀、尺」的貼符紙
聽說有驅邪避煞的功能 , 有別於其他廟宇 , 主因一般廟宇建築完成後會撕去
但因為傳藝中心以傳承前人藝術文化為主(寓教於樂) , 所以並未取下
漂亮的龍門&虎門 , 龍門進虎門出的基本禮貌大家要記得喔!!!